青海省可可西里已于7日獲準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1處世界遺產,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世界自然遺產地。
福建省鼓浪嶼8日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第41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上獲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
廣義上的“世界遺產”,指的是三類項目的統稱,即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記憶遺產,它們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旗下的項目。其中,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歷史最長,可上溯到1972年的《世界遺產公約》,后兩項遺產,都是在前者取得成功的背景下,為保護更多類型的歷史遺產而設立的。
【科普】什么是自然遺產?
從審美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由物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面貌;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劃為受威脅的動物和植物生境區;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分的自然區域。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自然遺產”共有:12處
湖北神農架、中國丹霞、江西三清山、新疆天山、云南澄江化石地、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中國南方喀斯特、三江并流、湖南武陵源、四川九寨溝、四川黃龍、可可西里。
什么是文化遺產?
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畫、具有考古性質成份或結構、銘文、窟洞以及聯合體;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筑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單立或連接的建筑群;從歷史、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自然與人聯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文化遺產”共有:36處
云岡石窟;明清皇家陵寢;開平碉樓與村落;福建土樓;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土司遺址;大運河;絲綢之路(天山廊道);元上都遺址;鄭州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殷墟;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澳門歷史城區;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平遙古城;廬山;曲阜孔府、孔廟、孔林;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麗江古城;武當山古建筑群;五臺山;龍門石窟;都江堰-青城山;莫高窟;杭州西湖;大足石刻;天壇;頤和園;蘇州古典園林;長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北京故宮;廈門鼓浪嶼。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自然與文化混合遺產”共有:4處
武夷山、峨眉山-樂山大佛、黃山、泰山